一個普通農資人的真實感悟——
縱觀當前農資市場各種產品琳瑯滿目,價格競爭日益趨低,終導致產品無利可圖,離開農資銷售的舞臺。加之國家對農業管控力度的不斷加大,致使農化企業步履維艱。面對當前形勢,如何沖破困境?如何尋求一條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?是擺在每個農資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。
單純的銷售某種產品,終將走向死路。隨著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大,未來將無人無力從事農業勞動。如何解決這些問題,是國家也是每個農資工作者要考慮的問題。大家可以試想一下,怎么樣現象才是完美的現象。是不是這樣,農業自動化程度高度發達,大部分的農業勞動,都被機械所替代,每位農戶的田塊的莊稼都豐收豐產。為之服務的種子、農藥、化肥都是好的產品,同時價格優惠。讓農戶,少投入,少勞動,多產出,多收益。
達到這一理想狀態,是一項非常繁瑣艱巨而又精細化的工作,而我們農資工作者又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。復雜的事情簡單化,簡單的事情條理化、精準化。農業生產可分為整地、施肥、播種、灌溉、化控、收獲、賣糧終產生經濟效益。這項工作中機械化程度幾乎全部涵蓋,唯獨化控是當前解決的頭等難題。時代在發展,科技在進步,隨著植保無人機的出現,這一問題終將克服,新的農業時代即將來臨。
傳統化控,每人作業20畝/天,每架無人機作業400-500畝/天,是人工作業的20倍以上。無人機是利用槳葉旋轉產生的強大風場把作業的葉片翻轉到背面(作物的氣孔都在葉片的背面),把霧化程度極高的霧滴壓到葉片背面。無人機作業霧化程度高,大大提高農藥利用率,降低農藥使用量和用水量,取代了人工作業高強度勞動力,同時也避免了與農藥的直接接觸。
占領土地,建設適合無人機作業的高標準示范方(同類作物50畝以上),是我們每個農資基層工作者要去做的工作。這一路徑也為我們當下農資銷售困境指明了方向。未來誰占領了土地,誰就占領了市場。大家試想一下,廠家以縣級為單位設立一個部門,縣級以村鎮級為單位設立部門,村鎮級以你所管轄的土地示范方為部門。縣級服務村鎮級,村鎮級服務示范方所有權的個體農戶。所以下一步零售商要精準你的客戶群體,你的目標客戶群體不是來你這里買農藥的每個農戶,而是精準到你管轄區域內能建立示范方的這一部分客戶,這是重點客戶。如何服務好這一部分客戶,是廠家、縣級、村鎮級要聯合搞好的工作。
隨著植保技術成熟,作物增產增收是可把控的。農資界的“教父”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,幾乎所有作物都是可以增產的。制定各種作物的全程增產方案,已經很成熟。通過規模化高標準示范方的建立,利用植保無人機,對作物實施全程的增產方案,讓農戶獲得更高的產出比,打破困境,沖出牢籠。
以一個縣為例,建立50個村鎮級服務站,每個村鎮級負責建立1000畝以上的示范方。以小麥為例,一次除草加兩次施藥,按低三次施藥,每個村級按單畝單次算化控1000畝以上,每個縣在5萬畝以上,三次在15萬畝以上。隨便哪個縣級客戶你能控制單級15畝以上的土地,你的農資銷量是可關的,一個農資企業能有幾百個這樣的縣級客戶,你的銷量應該也能創造銷量神話!成為下一個“教父”。
農技、農服、農資相結合,占領土地,將構成一張不可攻破的銷售網絡。